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68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11-1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攀企业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6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产业政策导向,推动‘新能源+钒储能’发展”的建议
我市加速推动“新能源+钒储能”发展,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发改能源〔2023〕367号)和四川省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科学有序实施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成功纳入国家新型储能示范应用项目,为我市构建“新能源+钒储能”发展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市将以建圈强链为目标,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龙头企业招引,探索产业联动机制加快打造钒电池产业集群。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指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为推进我省新型储能健康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发改能源〔2023〕367号),明确了对新型储能项目的支持政策。
二、关于“探索钒电池储能应用模式”的建议
攀枝花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资源核心区和功能主体区,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被誉为“钒钛之都”。我市拥有钒电池产业布局较早的攀钢集团以及龙佰集团、安宁股份等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已掌握高纯五氧化二钒制备技术、制备钒电池用电极的方法等一批发明专利技术。2023年5月,我市正式发布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按照“资源就地转化,产业集聚发展,材料装备双轮驱动”的核心思路,发展钒电池“装备制造+材料(1+1)”特色产业集群,输出钒电池储能成套装备产品,打造“中国钒电之都”,加速实现钒电池示范于本地、服务于四川、延伸到西北、推广至全国的应用远景,力争到2030年,形成1.5GW电堆和4GWh的钒电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建成完整、韧性、全生命周期的钒电池储能全产业生态链,钒电池储能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钒资源—钒电解液—钒电池(含电堆)—钒储能应用”产业链条,引进大连融科、国家电投等龙头企业。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以建圈强链为目标,加快打造钒电池“装备制造+材料”产业集群,增强钒电池产业原料保障、建强钒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推进钒电池领域科技攻关,加快打造钒电池“装备制造+材料”产业集群。
电价容量补偿机制、分时电价机制均是省级权限,市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向上争取相关电价支持政策。
三、关于“加强上游开发力度,保障储能用钒资源供应”的建议
我市拥有钒产品主要生产企业15家,已建成全球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钒钛产业集群已上榜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纳入四川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名单。2024年,钒钛产业实现产值589.7亿元,其中钒产业15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能级中国钒钛之都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我市聚焦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已形成《攀枝花市钒产业链打造方案(2025—2030年)》,并印发实施《攀枝花市钒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工作方案》,积极组织赴外招商10余次、对接20余家重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促进盐边8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等项目落地。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大开发力度,保障钒资源供应。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逐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二是靶向龙头企业招引,延伸钒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三是探索产业联动机制,夯实钒原料供给保障能力。
感谢您对我市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19日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388

